李猛全的合作社现在机械化服务的土地已有3000余亩。
赶在天气晴好的那几天,李猛全组织合作社里的人集中收割冬小麦。100亩地,4个人驾驶4台农机,一下午就干完了,而在10年前,同样的100亩地,100个人需要收一天,“太阳地里,一天下来,人都能晒煳了。”自从3年前,辞掉了城里一份“看起来还不错的”工作回乡种地,李猛全对老家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感受,也真切感受到智慧农业给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职业农民干出了名堂,智慧化农业渗透进农家日常
30岁那年,李猛全回到自己的老家,大连普兰店大刘家,当起了“职业农民”。在村里的大力支持下,大刘家村的农业合作社“开张”了,取名为顺势合作社,意为顺势而为,李猛全任合作社的法人代表。
回农村之前,村里只有少数农户家里有拖拉机,很多人还是靠人工来侍弄农作物,效率极低。合作社于是增加了数辆拖拉机,并配齐了拖挂的农机具,涵盖整地、播种、除草、打药、施肥、收割全产业链,耕地交给合作社托管,农户可以当“甩手掌柜”了。以前秋收掰苞米是“大活儿”,一掰就是一天,现在合作社只要出拖拉机的司机,“突突突”开进玉米地,没多一会儿就能完成。
合作社现在机械化服务的土地已有3000余亩。土地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化耕种,颠覆了农民独家独户打理耕地的传统认知,无人机撒药作业也从最初的被“强势围观”到现在已见怪不怪,智慧化农业点点滴滴渗透进农耕日常,农民解放出双手,还可以走出家门再找份工作增加收入改善生活。
在村书记和第一书记的大力支持下,李猛全组织合作社专注做有特色的农副产品,拿出试验田种植无公害小麦。今年风调雨顺,麦田里的小麦和杂草都长势喜人,但出于纯绿色无污染的考虑,不使用除草剂等农药,所以,作物与杂草共生的场面在顺势合作社的田地里很常见。收割完成的冬小麦,合作社会根据市场订单现磨现卖,不囤货,磨面的方式也是纯手工零添加的,加工出来的面粉正是人们最喜欢的“笨”面粉,口感秒回“小时候”。去年,合作社给面粉注册商标为“顺势小二”,其面粉参加各种展会时,第一书记石轶鹏每每必到场,并且亲自上阵推介“吆喝”,市场反响相当不错。
李猛全说,玉米、大豆、小麦是农民世代种植的作物,现代农民就要让这些农产品打上自己的烙印,提高附加值和市场辨识度。不仅如此,合作社还把玉米秸秆打碎成牛羊的饲料加工装袋卖钱,进行再利用,尽可能把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发挥到极致。2018年,李猛全在大连市首届返乡下乡“十杰百优”创业创新人物评选中,被评为优秀人物。
拖拉机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耕作效率。
想开办“开心农场”吸引城里人当“农民”
在回乡当农民的过程中,李猛全从未间断学习,向老一辈农业种植高手学、上网学习、走访其他农业合作社“取经”、参加农村职业经理人学习和培训……“越学习越觉得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。”李猛全现在想法很多,等到时机成熟,农村环境更好一些,他想开办“开心农场”,吸引城市里的人到农场认筹土地。认筹方平时没有时间,土地就交给合作社全权打理,周末的时候,则可以带家人来享受当农民的乐趣。蔬菜水果成熟季,合作社还可以每周往市内送菜。“吃着‘自家地里’种植的果菜,那种感觉应该很好。”李猛全说,回乡当农民之后,不仅自己的收入提高了,还带动了村里的农民的积极性。眼看着生活条件日益改善,父母也不再日夜劳作,而是没事录录短视频享享清福了,自己则有时间规划一下更美好的明天。
小麦收割那天,大刘家村第一书记石轶鹏录制了短视频发到朋友圈,背景音乐是“风吹麦浪”,空镜头是一片片金色的麦浪,片子的主角是村头村尾的乡亲,他们站在田间地头告诉大家:大刘家的麦子熟了。浓重的乡音里有现代农民的自豪和底气,还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。